在生活中,時常會有人說自己是“社會大學”畢業的,也有人讀了大學后,反而調侃說,“還不如早點出來”。我們經常會發現,那些很早就出社會的人,在人際交往方面往往會比大學畢業的人更圓滑,更玩得開。
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,讀書、學歷固然重要,但人際交往的能力往往更重要,因為它能使人更適應社會生活。所以,我們在努力督促孩子學習的同時,也更應該從小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。
有時候我們會發現,在公園、游樂場玩時,有些小朋友會很自然地跟其他小朋友玩到一起去,而有些小朋友卻只是靜靜的一個人。
那作為家長,應該如何讓孩子自然的、開心地與其他人相處呢?
01
給孩子創造與人交流的機會

想要培養孩子的社交能力,首要的就是讓孩子有社交圈,不能一直讓孩子在屋里待著,家長要讓孩子多接觸周圍年齡相仿的孩子,多給孩子創造社交環境。
比如,平時吃完晚飯帶著孩子一起在小區里散散步,放假時就帶孩子去公園或游樂場玩,帶上孩子參加公益戶外活動等。總之,任何時候,家長都不要放棄孩子與人接觸交流的好機會。
02
讓孩子主動嘗試
就像我們一上臺說話就緊張一樣,越緊張,就要越多上臺幾次。想讓孩子能自然的跟其他人打交道,最好的辦法就是給他充分的嘗試機會,讓他多鍛煉。
其實,孩子之間有自己獨特的交往方式,有些孩子會安靜地一起玩游戲,有些則會相互嘻嘻哈哈地打鬧……,所以,孩子玩耍的時候,作為家長,不妨后退一步,給孩子充分的個人空間,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跟同伴玩,不要事事都為孩子代勞,不要一味給孩子鋪好路了才讓走。畢竟孩子要學習的是怎么和其他小朋友玩,而不是跟家人玩。兒童智能手表
03
用游戲和故事鍛煉社交能力
小孩子都喜歡看動畫片和玩游戲,而如果能夠模仿和扮演,孩子肯定會樂不思蜀。所以家長可以拿孩子平時喜愛的東西玩角色游戲,通過角色扮演讓他體驗一些生活情景,以此增加孩子的活躍性和社交經驗。
比如,在短視頻里面,我們就看到一家三口通過玩植物大戰僵尸來進行娛樂,爸媽和孩子都玩得不亦樂乎。
04
發現孩子社交中的問題

當發現孩子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存在問題時,家長應該提醒并指出問題所在,并幫助解決問題,以便孩子正確掌握溝通和交流的技巧,從而收獲友誼。
在孩子與其他小朋友接觸玩耍時,存在問題不可怕,怕的是一直得不到指出和糾正,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。
05
家長要做好榜樣

家長,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。家長的一言一行,都會使孩子受到影響并使之模仿。所以,在生活中,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,特別是在孩子面前,要體現出禮貌友善的態度。
不過需要說明的是,孩子社交能力的培養,是一個長期的過程,也離不開父母的言傳身教,所以不能操之過急。
注:本文主要內容來源于網絡,如有侵權,請聯系處理。
相關推薦: